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开化 >> 开化新闻 >> 内容

做最美新闻人 筑伟大公园梦

时间:2014-11-18 15:39:07 点击: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县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党的新闻工作方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热情讴歌我县建设国家东部公园的生动实践,取得了优异成绩,涌现出一批敢于创新、乐于奉献、清正廉洁、恪守新...

  近年来,我县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党的新闻工作方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热情讴歌我县建设国家东部公园的生动实践,取得了优异成绩,涌现出一批敢于创新、乐于奉献、清正廉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的优秀新闻工作者。为进一步增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意识,树立新闻工作者新的典型和标兵,县委宣传部开展了首届“最美新闻人”评选活动,经过民主推荐、评委会评审,决定授予郑信伟等12位同志“最美新闻人”荣誉称号,授予胡萍等12位同志“最美新闻人”提名奖荣誉称号。现对他们的事迹予以刊登。

  郑信伟,1977年9月出生,现在县新闻中心工作。从事新闻工作11年,2007年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2009年获新华社新闻精编奖二等奖,2008年度浙江新闻奖三等奖,2007年新华社精编奖三等奖。

  我在2003年七八月份进入当时的《开化报》,2004年到《衢州日报》,2010年到《都市快报》,去年六月回开化。

  从业11年,县级报待过,市级报也待过;党报做过,都市报也做过;记者当过,编辑也当过。在各种媒体里历练,逐渐加深对新闻的理解,也慢慢明白新闻所蕴藏的能量。

  过去的一年,《今日开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我有幸参与其中。

  报纸改版方面,我们从4开小报改成了4开加长版周五刊,外表更时尚,传播更迅速。我具体负责三四版,在内容上,三版按“低调奢华有内涵”进行改革,四版按“高端大气上档次”进行转型,以进一步增强可读性。如我们开设了“寻味开化”的版面,推介开化美食。在央视播《舌尖上的中国2》时,我们事先得到要播开化青蛳的消息,接连策划了五个版面,和《舌尖2》同时放出,不仅宣传了青蛳,也让开化山水名气大振。

  新媒体创新方面,我们推出了“开化新闻网”“Hi国家东部公园”两个微信。粉丝数量、活跃程度、影响力,在开化甚至是衢州,都是首屈一指的。读者互动方面,我们基本上两周就安排一次读者体验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如我们开设了“游在开化”版面。这一报道方式既能使主办者受益,又扩大了新闻中心的影响力,还能让读者受益,是一个三方共赢的报道方式。

  胡绍康,1989年7月出生,2013年4月进入县新闻中心,现主要负责《今日开化》一版编辑以及“开化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编辑工作。

  2013年4月,刚刚走上记者这个岗位时,感觉一切都很新鲜。但快节奏、持久战的工作状态,着实很辛苦。可当自己采写稿件见报时,就像看着自己长大的孩子,还有些“沾沾自喜”。采新闻、跑访问、写报道,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说来也是幸运,还没在记者岗位上摸爬滚打几个月,就调整到了编辑岗位,而且还是担任《今日开化》门面一版的编辑。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

  当了编辑就意味着夜班的开始。每当值夜班的那个星期,下班的时间就固定不了。我们没有明确过截稿时间,在不影响报纸印刷的前提下,重要的新闻总是随来随上。在签发完当天的所有版面后,宣告一天的工作结束。这个时候,往往已过午夜,整个城市都已酣睡。

  今年4月,开始运营“开化新闻网”微信公众账号。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每日推送精彩内容,聚集了人气,成为开化本地最具影响力的微信公众账号之一。报纸还是周五刊,有休息日,但微信内容每天都要跟大家见面,不论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一天都不能落下。

  每次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深夜回家的路上,我没有感到孤独和寂寞,反而觉得很充实。因为累并快乐着,每一位媒体人都甘之如饴。

  丰智慧,1966年1月5日出生,现在县新闻中心工作。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首届十佳记者、衢州市“巾帼建功”标兵、县两届政协委员、中级职称。先后有1万多幅新闻摄影和艺术作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衢州日报》等媒体刊发,去年10月新闻作品《化作天使来爱你》荣获中国新闻摄影年赛日常生活类组图铜奖、省新闻摄影年赛金奖、浙江好新闻二等奖、新闻论文《给图片加点“温度”》荣获省一等奖等各类奖项60多个,连续20多年被县委宣传部和衢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我于1984年3月进入芳林广播站工作,1992年起担任专职摄影记者至今。

  30年来,我始终奔跑在新闻第一线,记录了开化的巨大变化,我曾泪流满面跟踪采访拍摄一位17岁的天使少女徐雨文从生病到捐献器官、挽救6个生命的人间大爱;我曾冒大雪在山顶拍摄电力抢修工人到深夜;我曾在洪水浸泡中与蛇为伍亲历14个小时,记录4名青年冒死营救8位孤岛遇险百姓;我曾拍摄万人空巷迎接奥运冠军詹旭刚荣归故里的盛大场面……将一个个精彩瞬间定格。我也从花样年华干到了满头华发,没有正常的上下班更没有完整的节假日,酸甜苦乐相伴,人生冷暖自知。无怨无悔的我将继续用生命的激情、用手中的相机书写我的人生梦想!

  张正槐,1955年2月27日出生,现在县新闻中心工作。从事新闻工作22年,曾获“2013年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和“2013年县先进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

  我在1992年加入县级新闻队伍,曾任浙皖赣《边界经济报》社、《开化报》编委、采编办、总编办主任等职。主要从事编辑、记者等新闻采编业务工作。

  20多年来,我在平凡的新闻采编岗位上采写并编辑了大量的新闻稿件,为宣传开化、弘扬时代精神、传承传统文化默默地奉献着。

  编辑的平凡,体现在它的幕后劳动上。一个版面的组成,要考虑它的版面风格,内容协调,图文搭配;对文学作品而言,每篇文章要从标题、语法、篇幅、表达思想的价值取向,甚至标点符号等等进行把关。

  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差使。前台有风光,幕后不英雄。而我却是,当有作者为一句话,一个标题的改动来电话说好时,内心是愉悦的;当一个版面出彩,受到读者的肯定时,心里也偷偷地乐上一番;当有的初写者因上了稿子受到鼓励,终于勤耕不懈时,我也为他们的文学进步而欢欣鼓舞。可能,这种默默地艰辛付出,它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平凡吧。

  一滴水,可以晶莹剔透,可以污浊不堪。但是,水仍然是水,其自性不改。我就像钱江源头的一滴水,自从汇入新闻事业的洪流中,才有了生命价值,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切。

  戴杰,现在县广电总台电视节目中心工作。从事新闻工作25年,2007年获市广播电视政府奖电视青少作品一等奖和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三等奖,2009年获市广播电视政府奖电视新闻类一等奖,2011年获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2013年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一等创优新闻节目。

  我自1989年4月进入开化电视台,25年来,不管在任何岗位,我都踏踏实实做事,圆满完成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要了解党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善于透过事物现象预见其本质和未来,从而挖掘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闻题材。电视新闻采访工作十分繁重,但我并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受到台里及中心领导的充分信任和肯定。

  在做好政务活动采访报道的同时,我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去挖掘一些鲜活的新闻素材,每年采写的新闻报道都会被省市台选用。我还积极参与各类专题片的拍摄和制作,《开化龙顶》、《大山深处的缕缕书香》、《留守儿童俱乐部为农村孩子撑起一片蓝天》等一批作品得到领导和社会的认可。

  在这几年里,我全程参与报道了根宫佛国晋升国家5A级景区、国家东部公园创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的创建、世界地掷球比赛等重大事件,见证了我县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除了在本台做一百多条新闻,还在省市台发表几十篇报道,为推介开化,为我县打造国家东部公园出一份绵薄之力。

  程华勇,现在县广电总台电视节目中心工作。从事新闻工作13年,采写的新闻作品获省新闻奖三等奖一篇;市政府奖、新闻奖二等奖10篇;市政府奖、新闻奖三等奖7篇;获县对外宣传贡献一等奖;四次被评为县优秀记者;五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

  从事新闻工作13年,有苦有累,有喜有乐,领导的鼓励和鞭策是我在开化这片新闻热土上默默耕耘的不懈动力,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享受了“县里第三手”的待遇,至今还难以忘怀。那是在南湖工程搬山之初,县里为协调南湖工程搬山放炮对万向硅峰生产的影响,时任县委书记马东泉、副书记吴卫国、副县长汪晓敏召集万向硅峰、南湖工程指挥部、国土、规建、经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10余人,登上南湖搬山工程山顶现场办公。当时正值夏季,一场雷阵雨突然来袭,山顶上没有任何可躲雨的地方,大家四处逃窜,南湖工程指挥部临时拦下一辆正在工地运土的工程车,供领导躲雨下山,车子里最多只能容纳三人。我当时看到下雨,当即脱下衬衫光着膀子,用衬衫包裹着摄像机,弯着腰小心下山。这时一辆工程车在我面前停下,一个熟悉的声音,大声地叫“小程、快上车”。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马书记在叫我,我一看有车自然不客气地迅速爬上了车,待我一坐定,一看车内只有两位书记,汪副县长自然就挤不下了,当时我感到心头一热,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

  卢琳慧,现在县广电总台电视节目中心工作。从事新闻工作两年多,共发表新闻报道650多篇,省市外宣报道近150篇,主要对国家东部公园建设情况重点报道,从经济、农村、旅游等多角度反映开化的新举措和新面貌,被评为2013年开化县广播电视总台先进个人。

  我是广告学本科毕业,没想过拿话筒当记者,但现在确实是一名新闻“女汉子”了。说到女汉子,是新闻这个行业造就的。因为每天不同的采访任务,让我随时都要准备奔跑起来。两年多来,跑了很多地方,有时候弄得灰头土脸的。新闻采访,确实辛苦,但哪个行业不辛苦,而且比我努力的同事太多太多了。像台里的戴老师、程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旭哥有次脚受伤了,依然坚守岗位;锐在做《民生零距离》、《直击》栏目时,采、编、写都得全能啊;技术精湛的一鸣兄,常常做后期到深夜;周瑜、汪盈两位准妈妈,挺着那么大肚子却没请过假;还有朱朱、昊圆、叶琴、小史、达叔、汪师傅……我们这一大家子,常常一起加班,在付出中收获快乐,感觉很温暖。与他们相比,我这个半路出家的记者,还得好好学习。这不仅是在工作态度上,也在业务水平上。时政、三农、经济、旅游、人物……采访面越广,越觉得自己知识面狭窄。希望自己能够打败心中的“懒惰小人”,和广电人继续携手同行,在国家东部公园的大梦想中,实现各自的小梦想。

  余一鸣,风景片《秋韵》获2013年县广电总台新闻记者秋色秋景摄像比赛一等奖;电视系列片《姓氏溯源》获2013年市广播电视政府奖二等奖;新闻报道《哭泣的行道树》荣获2013年市广播电视政府奖电视新闻类三等奖、衢州新闻奖三等奖。

  我被称为电视台的“多面手”,集撰稿、摄像、剪辑、特效、动画于一身。涉足新闻采访、电视摄像、专栏后期制作与包装、图文动画的制作、光碟封面与舞台喷绘设计、栏目片头等电脑特技效果制作,接手全县各项大型活动电视画面的后期画面剪辑、排版、特效与合成。我又被称为单位的“高产田”,搜肠刮肚寻找画面,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尽善尽美自我考验。不浮躁、不浮夸,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步工作。

  做一个新闻工作者是我毕生的追求,从当年高考填志愿就开始立志。现在我如愿成为了一名新闻人,我认为电视艺术是舞台艺术通过现代技术搬上电视屏幕,而舞台艺术就是文学、音乐、美术等综合艺术的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感觉到做新闻工作仅有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敏锐的新闻政治洞察力,要有现代新闻价值在作品中的体现,要有长期的综合艺术素材的积淀,以及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

  只要我扛着摄像机,即便是再高的山峰都会爬到顶,再泥泞的山路也会踏过去,以确保能采集到高质量的现场画面。外出采访时,我会仔细倾听基层民众的声音。我选择了新闻工作,就是选择了服务,选择了奉献,选择了辛劳,选择了毫不计较地付出。

  我希望有志于新闻事业,与新闻工作的朋友们一同前进,努力学好现代媒体技术,做好新时代的新闻工作。

  江燕,《开化新闻》播音主持。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六年,先后被评为广播电视总台2009年度和2011年度先进个人,2013年度开化县优秀新闻工作者。录制的广播对农节目《走乡村串农家》分别获得2011和2012年度衢州市广播电视政府奖播音主持类二等奖和三等奖及2012年度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节目技术质量语言类三等奖;作品《芹江文艺》获2012年度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节目技术质量语言类三等奖;录制的广播公益广告《保护钱江源》获2010年度衢州市广播电视政府奖一等奖和浙江广播电视政府奖三等奖。

  走上播音主持的工作岗位,是缘于那份热爱。然而不是科班出身的我即便怀揣着憧憬,在这条向往已久的寻梦之路上也是走得极为忐忑。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就要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善于捕捉别人议论中的细枝末节,从而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强化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根据节目定位,抓住播音创作的核心,让受众在第一时间直观地了解事实,认识事实。

  老话说播音就是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不同性质的节目所需的播音言语表达技巧也是不尽相同的。播音的声音形式饱含着播音员的创作热情及思想感情。播音主持不是一个简单的“说话机器”,这是一份庄重严肃的职业,它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开阔的精神视野,可靠的鉴别能力,六年来,我唯有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学去做。

  不同的节目、不同的挑战,收获着相同的喜悦,让我对这份从事了六年的工作非但没有厌倦,反而更加喜爱。未来日子,喜爱不减,热情不灭。我仍将用自己的最佳状态迎接每一次挑战,真正做到“用心吐字,用爱归音”。

  程磊,1985年10月出生,现在县委报道组顶岗学习。从事新闻工作6年,先后获得浙江省网络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县市区域报好新闻二等奖、三等奖,2011年因洪灾报道获“衢州市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衢州市好新闻奖三等奖,《衢州日报》优秀通讯员等。

  2009年10月,大学毕业后的我进入县新闻中心,开始了我的新闻采编生涯。那时新闻中心正在筹备“开化新闻网”的上线,作为见习生我很幸运地参与其中,也是从那时开始,“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报道”成了我和同事们的目标。

  时间转瞬即逝,今年2月,我被选调到县委报道组顶岗学习。从内宣到外宣,虽然岗位变了,但工作不变、初衷不变,常想起一路带我成长的新闻中心舒萍老师的那句话——“任何时候,不要忘了我们为何出发!”

  从事新闻工作6个年头,其中的酸甜苦辣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有过,我想自己并不特殊。但新闻却给了我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提升,从少不更事的懵懂少年,到如今自认为能独当一面,是新闻的影响力给了我更广阔的天地。

  而面对新闻,我唯有鼓足勇气去担当,去发掘。记得有一次洪灾采访,我和同事丰智慧一起前往马金,本想去何田,谁知去何田的路被淹了,为拍到最佳效果,我俩走进了水里……过不多久,当我们绕道走过那段水淹的路时,路已经全都塌了,过了许久才感觉后怕,但更庆幸自己有了好的画面、好的新闻。做新闻往往都是这样,有时候往前一步就是好画面,有时候再深入问一句就是好新闻点,这就是乐趣。

  汪群雄,1980年9月出生,现为开化县公安局政治处新闻办主任。近年来,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年均发表宣传稿件100多篇,3次被评为《平安时报》积极通讯员。2014年,参与制作影视报道获全省公安影视宣传工作评选专题类二等奖、衢州市对外宣传成果“金桂奖”。策划的《我们一起战斗》反恐宣传海报引起全国各大媒体热议,“关爱刑案后的孩子”活动入选2014年《浙江法制报》“一起走过30年”特刊。

  闻警而出、随警而动、与警为谋、为警而歌。这便是,我作为一个宣传民警的工作生活。

  原以为警察将是个风光而又刺激的工作。如今发现,光彩的背后更多的是默默的忙碌,有时感觉真的很辛苦,每拍一组照片,每写一个“豆腐干”,都是一个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过程。有时跟随业务部门行动至凌晨结束,参战民警第二天都回家休息了,而我,必须留在办公室继续写稿、上稿、发稿。

  然而,公安干警,这年先锋群像和时代丰碑,注定会让我一次次地心潮澎湃。“警界保尔”刘忠平、“巾帼建功标兵”罗卫花、“最美开化人”俞国军,每当看到这些台前英雄,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有责任、有义务用笔去讴歌他们、赞颂他们。

  传情颂金盾,涓涓入人心。当看到一个个模范典型因自己的笔耕被见诸报端、被立功表彰、被鲜花掌声簇拥时,在激动的同时,我也被自己感动着。

  从一名人民教师到一名人民警察,转眼已经7个年头,亲历过很多,也就渐渐开始明白,化笔为戈,打击邪恶;展纸为裳,暖人胸膛。这,何尝不是从警价值的体现。

  为他人做“嫁衣裳”,做一个快乐的“土裁缝”。让我们在忙碌中成长吧!

  周移开,从1986年春写广播新闻稿至今已有近30年,稿子陆续刊登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共产党员杂志、衢州日报等各级新闻媒体上。多次被评为优秀专武干部、浙江省军区先进个人、工会先进个人、7次评为县优秀气象协理员、首名衢州市优秀气象协理员、省级优秀气象协理员,35次被县电台、新闻中心、宣传部等宣传部门评为优秀通讯员。

  在我的人生中,有两个爱好:一是工作,二是新闻。我在完成本职工作和新闻采访写作中享受快乐。享受工作的快乐,就是享受生活的快乐。只要热爱工作,爱岗敬业,因爱而做的事情,才会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才会全身心投入去做好。

  我曾在乡镇人民武装部岗位工作20年,随着时间的变化,工作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从武装工作到计生协会、工会、组织、气象、信访等工作,在这期间,我喜欢利用业余时间写写新闻稿子。当然,也一直严格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写老百姓关心的新闻,发表在省、市、县级电台报刊上,还上了人民日报、中国国防报等国家级报刊,去年,《一筐土鸡蛋半世纪拥军情》刊登于《中国国防报》、《我们欢迎这样的生态指导员》刊登于《中国气象报》、《浙江华康药业:探索两新组织党员发展模式》刊登在《党建网》等3家国家级网站上。最近,《新四军与华埠有缘》在《东南烽火》上刊登,为宣传国家东部公园作出了一点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今后,我要继续向全县新闻界的朋友们学习,一生热爱新闻、关心新闻工作,为国家东部公园建设而努力奋斗。

录入:zjkhzx.com 来源:开化新闻网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郑鑫个人主页(ZjkhZx.CoM) © 2014-2021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Admin@ZjkhZx.CoM 站长QQ:447306017
  • 备案号:浙ICP备15004175号-1
  • 本站文章部分转载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 来函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