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开化 >> 开化新闻 >> 内容

开化县“文化志愿者”烹饪“文化大餐”

时间:2015/4/9 13:21:08 点击:

  核心提示:“跳的时候要把我们喜悦的心情表现出来。”这几天,我县乡村旅游火热,“文化志愿者”余菊英也忙得连轴转,她要带着各地的乡村排舞队在各自地方上展现“舞技”。  “最忙的那一年有300天在乡下,感觉自己就沉浸...

  “跳的时候要把我们喜悦的心情表现出来。”这几天,我县乡村旅游火热,“文化志愿者”余菊英也忙得连轴转,她要带着各地的乡村排舞队在各自地方上展现“舞技”。

  “最忙的那一年有300天在乡下,感觉自己就沉浸其中。”60岁的余菊英教大家跳舞时总是充满着能量。这些年,余菊英在网上找许多排舞视频边看边学,学会了就去各处教大家学。为此她前前后后已经买了9个大小音响设备,足迹遍布了全县各乡镇。

  村村有排舞、周周有活动。在我县,像余菊英这样的“文化志愿者”有上千名。他们因爱而聚,用文艺铸造精神。

  通过“文化志愿者”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午闲余时间,马金镇石柱村的胡氏宗祠内歌声不断,年近70的村民汪裕葵拉着越胡,二十来位村民和着旋律欢唱。汪裕葵30多年前曾是当地乡镇越剧团的一员,后来剧团散了,他也下海经商。这几年,他重拾越胡,从各处搜罗了五六十首曲目,和一些情趣相投的村民一道在附近各个村“巡回演出”。

  据县文旅局公共文化科科长戴国荣介绍,我县作为省级文化先进县,不仅投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更发动全民力量,成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文化志愿者队伍,一批退休干部、退休老师、文艺爱好者通过引导积极投身文化事业,带领村民、市民自信烹饪“文化大餐”。

  “文化志愿者”不仅繁荣了乡村文化,更有力助推了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大溪边乡墩南村,村民余章雄每周都会在他自己创办的“周末爱心艺校”内免费教授留守儿童二胡。而“董氏剪纸”传承人董志华更是成为了几所学校的“特殊教师”——开课将非遗带进了课堂。

录入:zjkhzx.com 来源:开化新闻网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郑鑫个人主页(ZjkhZx.CoM) © 2014-2021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Admin@ZjkhZx.CoM 站长QQ:447306017
  • 备案号:浙ICP备15004175号-1
  • 本站文章部分转载自网络如侵犯到你的权益 来函即删